【衢院思政好载体】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浏览:2412次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02日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多年来,我校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立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使出洪荒之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切实保障了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以课程渗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开疆拓土,设立心理健康课程。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素质,我校自2008年尝试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启面向全体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课程,旨在通过对心理委员的培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大学生。至2012年,随着国家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重视,我校又新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学校的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在校学生进行授课。

2.教研结合,提升心理课程实效。2012年正式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隶属学工部,成员遍及各学院及部门,全面负责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务工作。教研室规章制度完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集中谋划课程建设及课程研究等议题,探讨课堂教学创新,不断促进课程实效。课堂形式突破传统,注重以过程的体验感受为主,丰富课堂的团体辅导、实践体验等活动。为贴近我校学生发展实际,凝聚团队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还先后开发衢院心理健康课程的模板课件一套,编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手册》一本,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一本。

二、以管理规范,守牢心理健康防线

1.构建系统,完善心理工作网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与发展性辅导教育的两大系统,将重点关注人群的危机处理工作与全体学生的成长教育相结合,实现对全校学生的无死角覆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有发展性需求的全体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就是如何促进心理发展、健全人格、成长成才;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则主要针对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障碍,患有心理疾病甚至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所开展的专业服务,包括前期的排查预警、咨询辅导、转介服务等。依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员、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三支队伍,建立了“三级网络”模式,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保证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努力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心理问题学生日渐增多,得益于较为完善的心理工作网络,多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2.规范日常,掌握心理健康舆情。心理问题因其多发性、隐蔽性、反复性使得心理健康工作面临重重挑战,因此如何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守牢心理健康的防线成为一个难题。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通过中心的新生普查与学院的日常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实时掌握。一方面,针对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电子心理档案,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学院;另一方面各学院通过寝室长、班级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的渠道,实行日报周报月报的形式上报至学校,形成信息的双向流通,提高心理危机筛选效率,便于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3.精心培育,壮大心理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又有其专业的特点,更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发展历史坎坷,心理中心从无至有,心理健康教师从兼职过渡到单列的专职,渐渐从一穷二白的零起点发展至今拥有14位二级心理咨询师,8位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强大团队。目前我校有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研室教师、心理辅导员及由心理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学生队伍共四支。学校定期组织咨询师进行案例研讨、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案例督导、开展不定期的主题培训,提升心理咨询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及技能素质。心理辅导员队伍正趋于专业化与稳定化,近年来不断引进985、211院校专业心理学硕士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在心理健康的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上,还采取专题培训、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等方式来快速引领学生成长。稳定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三、以创新导向,形成心理工作特色

1.校医合作,呵护心灵成长蓝天。2009年5月,我校与当地精神专科医院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协议,以“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为基础,就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业务培训等方面开展了长期的全方位多角度合作。校医合作的创新之举为心理健康工作的困境打开了一个新的突破,解决了长期以来面对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学生的尴尬处境。多年来,每周四下午的固定专家咨询服务时间已累计超过500小时,咨询服务学生超过300位。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专家医生的专业咨询服务,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另外心理转介机制的建立因减少周转环节,使心理危机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评估、诊断和办理住院手续,实现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辅导与精神专科医院的疾病治疗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时效性。

2.拓展平台,浓郁心理健康氛围。积极开辟专属的心理健康工作场地,努力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咨询服务需求。2014年,全新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圆满落成,取名“阳光心坊”意在通过阳光的照射温暖每一位师生的心房。场地投入使用以来,各功能室运行良好。中心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吸引了大批学生纷纷预约体验使用。全年接待量达数千人次,尤其团辅室因其特殊定制的活动桌椅已经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首选。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了心理委员、心理辅导员、咨询师、授课教师的QQ群、微信群等13个,建立阳光心坊微信公众号,一方面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舆情信息动态,及时了解学生诉求,更好地服务学生;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网络育人的重要载体,不定期推送形式活泼、贴近生活、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学科支撑,为学生解开心理困惑,助力健康成才。然而它又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突发危机的应对,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桩桩件件都可能关系到一条生命,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群体。把握“生命至上,健康成长”的主线,始终坚持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的和谐稳定为底线,助力学生幸福成长,心理健康工作一直在保驾护航!(学生处 李小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