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 大爱无声――访我校校友姜文、陈霞、江忠红

浏览:608次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9日
 

编者按11月10日上午,江西来衢州打工的姚慧芬和女儿翁进城、儿子翁明冲在衢州市衢江区清莲里的家中遭遇煤气中毒。两名孩子就读学校----衢江区第四小学的三位老师姜文、陈霞、江忠红发现姐弟俩同时旷课后,立刻打电话联系并四处寻访。几经波折后,终于在学生家中找到了煤气中毒的一家三口,并及时送他们去医院抢救,最终将他们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一时间,衢州“最美教师”挽救3条生命的故事迅速传开,全社会都在争相传颂他们的至爱大善。巧合的是,这三位最美教师都是衢州学院的校友。其中陈霞2003年毕业于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姜文和江忠红分别于1997年、1993年毕业于我校教师教育学院的前身衢州师范学校。

既是未来的同行,又是优秀的前辈,双重身份使得我们这些衢州学院师范专业的学生们热切地盼望能有机会与三位“最美教师”校友作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于是,在一个冬雨霏霏的早晨,我们几位校报的学生记者走进了衢江区第四小学。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最美教师”最美的微笑,也听到了关于他们的“最美”故事。

爱在心头:平凡小事最美

初见姜文、陈霞、江忠红三位老师,便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话间他们始终面带微笑,让人没有丝毫的距离感。谈起自己的“最美”事迹,姜文老师微笑着对我们说:“这其实只是一个偶然。教师是个平凡的职业,我只是这平凡职业中最平凡的一员,相信很多老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都会这么做,甚至会比我们做得更好。”江忠红老师说:“作为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关心、关注身边的小事,哪怕只是给学生一点小小的帮助,对学生来说也可能是很重要的。”他们常常把“平凡”、“小事”这样的词放在嘴边,认为自己的付出不值一提。然而恰恰是这份谦逊,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学生的浓浓关爱。

三位老师的事迹已被广泛传颂,“最美教师” 作为今年冬天媒体上和老百姓口中的热词,也已经家喻户晓。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热捧呢?陈霞老师认为,作为老师最关键的是“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真心”。年轻的陈霞老师有一个可爱的四岁孩子,她坦言,自己对学生产生深厚的爱心和责任心是在自己做了母亲之后。“做了母亲,对学生的感情会进一步加深,认识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家庭的牵挂,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对我而言都是一份责任”。

【饮水思源:难忘母校师恩】

对笔者来说,三位“最美教师”既是职业上的前辈,更是学业上的学长。因此笔者对他们的大学生活特别充满好奇。

姜文、陈霞、江忠红已经从衢州学院毕业多年。但时至今日,在谈及母校时,他们依然神采飞扬。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古朴的碧瓦青砖,满墙葱绿的爬山虎,波光荡漾的菱湖……母校优雅的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到如今对我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我们的母校非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都给了我成长过程中很好的引导和启示。”姜文老师这样回忆自己的母校,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三位校友也早已成为人师,却从未忘记过他们自己的老师。

陈霞老师一直把上大学时的班主任视为自己事业上的榜样。“我的班主任当时很年轻,跟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特别是在学生管理方面,班主任一直抱着和我们同进步、共成长的理念,这对我触动非常大,也为我后来当老师树了一个榜样。”

江忠红老师也非常怀念自己在校时的班主任。他说他的班主任为人稳重,工作很细心,对学生尽心尽责,对他个人的成长帮助非常大。“正是因为班主任样板作用使我牢固树立了从教的信念和决心。”

【校友寄语:学习实践并重】

三位老师就是未来的我们;而我们,则是曾经的他们。他们将自己的大学生活向我们娓娓道来,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倾囊相授于我们。

他们说,大学是知识积累的殿堂,每个大学生都应该用功学习,从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学识,增长智慧,为将来的事业奠定基础。他们还特别提醒我们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性、知识性的学习,还要通过教学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学长们还建议我们多参加一些公益性的实践活动,养成一种关爱他人的习惯,并从帮助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

针对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定位迷茫现象,姜文老师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对自身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刻,对职业的定位也会越来越清晰。在她看来,在校大学生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认真把握每一次实践锻炼,那么将来不论从事何种职业,这些无形的积累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希望校友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将来做一名健康快乐的工作者。”“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把这种健康快乐的心态带给更多的人。”采访的最后,三位“最美教师”对我们这些现在还在衢州学院读书的校友们寄予了祝福和厚望。(学生记者:邹诚裔 周琳燕)

“最美教师”除了担任班主任之外,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在课间短暂的休息时间里,接受了学生记者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