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衢院】吴兰兰:努力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

浏览:484次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2日

她,是同学们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她,是同事学习的好榜样;她,是领导可以放心的好助手。她总是乐呵呵地面对各项工作,她总是说“我做的都是份内应该做的事”。她的认真负责,为部门工作争光添彩;她的爱心耐心,点亮了许多学生的宣传梦。她就是党委宣传部的吴兰兰老师。

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笑容温暖,热情周到”这是吴兰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扎实肯干,无私奉献”这是和吴兰兰老师有过工作接触以后对她的评价。作为一位行政工作人员,她始终坚持把团队放在第一位。“功成不必有我,功成必定有我”,无论是自己工作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吴老师都积极参与乐于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从事行政工作多年来,吴老师兢兢业业、认真踏实,无论是做校报编辑、宣传干事还是理论教育,她总能迎难而上,及时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她编辑的《衢州学院报》也曾两次获得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一等奖,期间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校报好新闻二、三等奖。

2020年初,一场来势汹涌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有7月份身孕的她始终坚守岗位,勇于担当,运营官网和学校微信公众号,强化舆情引导,注重正面宣传,讲好抗疫故事,精心做好防控知识普及,营造战“疫”浓厚氛围,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一直工作到住院生产。同年9月,当得知办公室其他同事生产,部门人手短缺,未结束产假的她提前回到工作岗位,面对有的同事的询问与不解,她说:“虽然爱人因工作性质封闭执勤,无法回家,这个时候放下两个孩子,自己也舍不得,是否回到工作岗位也做了一番挣扎。孩子有公婆帮忙带,自己比较放心,人手短缺的情况下,我克服困难也要和同事并肩作战,继续奉献自身价值。”

从写稿拍摄、校报编辑到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编辑,从校园文化到理论教育,党委宣传部不同科室的工作,她都做过一遍,但无论是哪个科室、哪份职责,她都做得认真仔细。吴老师总是说“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只想尽力把每一个平凡工作做好”。她的勤勤恳恳,做事专心细致,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和好评。“我来到衢州学院工作后,和吴兰兰老师不是工作交集最多的,但她一定是我最喜欢合作和最值得学习的同事,她总是能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理得清清楚楚。”党委宣传部祝丽君老师说,“记得上次临时接到任务,第二天早上要交一份材料,吴老师一晚上通宵达旦地赶材料,感冒的她第二天早上已经疲倦得头都抬不起来了,即便是这样,她也仍然在坚守岗位,从内容到格式,一遍又一遍地改材料,一遍又一遍地从自己的材料中找问题、想解决办法。这份坚持、尽责,值得我好好学习。”

可能她并没有做什么丰功伟绩,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吴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她拥有的是那颗牢记使命,立足当下,做好本职的赤诚之心,更拥有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的信心。

以生为本,用心陪伴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喜欢?”这是吴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认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是最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更多地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我很享受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吴老师说,“站在讲台上就有一种责任感,觉得讲不好对不起学生。”来校后,她先后为本专科学生讲授过《中国古文字鉴赏》《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成长成才》等多门课程,在课堂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她以知识传授为根本,非常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谈及教学感想时,她总说:“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相遇很珍贵,亦是彼此最大的成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让他们得到成长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更是一份责任。”

2013年9月,她担任中文系辅导员和13汉语言文字专业2班的班主任,开学一周下来,她就已经跟全班35名同学做了一对一的“聊天”,全面掌握了班级里同学的学习、家庭和生活的情况。学生们也同样喜欢她,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兰姐”,碰到大事小事也喜欢跟她聊聊。曾有一个同学因为家庭问题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分不清重难点,成绩不理想,是同学们眼中学习的“消极分子”。吴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多次找她和家人谈心谈话,邀请她到她家小聚畅聊心中困惑,为她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学习重点,调动她的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还通过自己的朋友为她推荐实习岗位进行系统的实习,在她的陪伴引导下,那位同学敞开心扉、顺利拿到了学位,“感谢兰姐一直的不离不弃陪伴,如果没有您就没有现在的我......”毕业后,那位同学发了很长的信息给她。

“兰兰姐”,也是学生们给吴兰兰老师的爱称。她关心学生的成长,对学生是“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她对学生为人、工作有严格要求;而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很多温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她强调培养学生“洞察国情、聚焦难点”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踏实向学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2014年她调到党委宣传部后便接手了大学生记者团(19年12月重组为大学生融媒体中心)的指导工作,衢州学院官方微信在她来了以后正式上线。从那时起,为建设好这个大家庭,带领他们服务好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八年内她根据新时代高校宣传需要,不断对党委宣传部下的学生组织进行重组,帮助他们拓展眼界、提升技能,很多同学作品登上了外媒,过程中吴老师与大学生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吴老师会结合自身实际,教导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作为一名老师,吴老师以一双慧眼洞察人生,她将自己的人生阅历分享给学生,不知不觉影响到学生,让学生进入社会后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吴老师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要因为贫穷而埋怨生活的不公,困境是促人成长的良药。”遇到困难是因为得到了上天的青睐,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磨练自己,突破自己,这是最宝贵的财富。而那些一路顺风顺水的人没有真正品尝过成功的喜悦,又何来什么深切感悟呢?吴老师经常和学生聊道:“永远记住,工作不是游乐园,而是试炼场。当觉得很苦很累的时候,同样也是自己成长最快的时候。”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吴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之外,始终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认真思考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宣传工作者,曾主持过3次厅级科研项目,多次获优秀通讯员称号,发表过《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高校校报为例》《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研究》等论文。

吴老师积极参加学生各类活动,长期担任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内活动评委、指导学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义务辅导解答考研学生备考问题……她把自己的手机号、微信号、QQ号等联系方式留给学生,方便交流,解答学生成长烦恼、生活困惑和学习困扰,她用自己的爱与陪伴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茁壮成才,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宣传部部长徐建芬说:“在兰兰的招牌式笑脸背后,有一颗强大的心灵,特别能吃苦、特别负责任、特别有办法、特别讲大局,值得大家学习。”

【小编有话说:我们收到了许多同学们的来信,选了4篇,来看看学生眼中的兰兰姐吧】

1.

亲爱的兰兰老师:

时间流逝地飞快,仿佛昨天我还是一个刚加入融媒体中心记者部的懵懂新生,今天就已经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学生记者了。从大一到大四,我变化了许多,但是融媒体中心在您的带领下,依旧是那么蓬勃、团结,充满活力,令人感到温暖。

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

您是融媒体中心的大家长,在学生工作上您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刚进入融媒体中心时,一切都那么新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部门生更多是平淡与按部就班。而在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型校级组织里,我的身边不乏文采斐然、积极进取、活泼开朗的同学,相比之下,性格文静的我就显得有些不起眼,也对大学生活有些迷茫。

有一次,学生记者培训会刚结束,您站在门口微笑着目送我们一个个离开,和往常一样,准备和您道别之后默默离开。但是您却突然叫住了我,拍拍我的肩膀,说:“子乐,你上篇稿子有很大进步,写人物还是要多突出细节哈!”我愣了好一会儿之后连忙点了点头,我以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新生,您作为整个组织的指导老师一定无暇顾及我。但您对我的关注和激励给了我信心和动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都会格外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争取精益求精。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加入融媒体中心记者部已经三年了,即使我已经成为了带领学弟学妹采访、写稿的学姐,但我仍然在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在写稿子的时候,有许多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刻,曾经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正式的新闻稿。感谢有您的陪伴,让我在一次次斟酌文字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篇篇让自己满意的新闻稿。

有一次工作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那时我们接到任务,需要发布一篇全校师生接种新冠疫苗的新闻稿。于是在上课间隙,我前往图书馆负一楼采访了在场的医务人员、学校的行政部门老师们。为了争取稿件能够尽早发出,晚上的课程结束后立马开始写稿子。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把文件发送给您后,才发现电脑上显示消息发送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一天的课程、采访过程的奔波、稿件的撰写已经让我筋疲力尽,正打算合上电脑时,您的消息突然跳了出来。“这次的进步非常大,接下来我来修改吧,早点休息。”原来您一直在陪伴着我!我的心里好像涌进了一股暖流,一天的疲惫顿时化为乌有了。

第二天上午,一打开手机我就看到了浙江新闻客户端推送的新闻《衢州学院集中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登上了外媒,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仔细浏览后,我发现最终发表的稿件内容和我之前的稿子已经完全不一样,我知道这都是您在背后修改。有时,在兼顾学业和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后我会觉得身心俱疲,如今才意识到,默默陪伴着融媒体中心每一个同学的您才是最累的,但您却从没有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一句,说过一句辛苦。

您总是有计划、有条理地安排好我们的工作,让学生工作成为大家丰富校园生活、提升个人能力的途径,而不是让学生工作成为压缩我们学习时间的额外负担。在融媒体中心的三年里,我以学生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清华大学林泰教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特优学风班班委等人,开阔了我的视野,体验了独一无二的大学生活。每次你修改后的稿子,很多都没有了我们写的痕迹,但您总是把我们的名字挂在前面,自己却很少留名,每当我们问起您,您总是笑着说这些对你们有用!

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融媒体中心一直是我很珍视的一个集体,在融媒体工作的日子也是我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因为有您的指导和鼓励,许多同学都在融媒体中心这个组织发展了自己的摄影、写作、剪辑等兴趣爱好,甚至有些同学将这些兴趣作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我即将毕业了,明年九月我将走上小学教师的岗位。如果今后在小学校园里出现我四处奔波,将镜头对准一片人群或是向采访者提问的身影,那一定是因为我又怀念自己在融媒体中心的时光了。

谢谢您的指导、陪伴,让我的大学生活有了额外的绚丽光彩。

18级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叶子乐

2.我想对大学期间一直以来帮助、指导,授业解惑的吴兰兰老师说一声:谢谢您!兰兰老师是我在融媒体中心学习成长的指导老师,虽然是我们的指导老师,但我们私下里都愿意叫她“兰兰姐”,因为这个称呼更亲切。我第一次见到兰兰姐时,就觉得她是个和蔼亲切的老师,我把我拍好的风景照拿给她看时,她看后温柔地和我说:“拍的不错哈超伟,以后在摄影部要好好向部长学习”。她听我说着满口的北方话,于是便问我是不是北方人,便亲切的聊起了家常,带我们拍摄,教我们技术,我也从中收获了很多。

后来,一年一度的融媒体中心换届选举大会临近,当我在面临学业和事业的双重纠结下,我再次请教兰兰姐,她说:“学生工作和学习两者是不冲突的,只要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兼顾,不仅能在学生工作方面大放异彩,对你的学业也是一种激励”,我听后沉思良久,最后做出了竞选融媒体中心主任的决定。事实也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在担任融媒体中心主任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兰兰姐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经常在我工作迷茫的时候指导我,经常与我展开讨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在兰兰姐的指导下,我也带领着融媒体中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达到了我预期的样子。我也在大学里,成长成了我理想的样子。

我想,兰兰姐带给我本人的不仅仅是帮助,还有关怀;带给融媒体的不仅仅是指导,还有希望。每一个跟兰兰姐接触过的人,都满怀感激,早在私下与各部长交流时,才知道兰兰姐早在大家心中已经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带领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做事。

18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  邢超伟

3.在大学生融媒体中心的时光是我大学中最快乐、最自豪的时光。当时我们的指导老师便是吴兰兰老师,我们都亲切地叫她兰兰姐,因为她着实不像一位有距离的老师,更像是我们一位可亲、可敬、可爱的大姐姐。永远记得每次逢年过节,兰兰姐都会邀请我们去她家吃羊肉饺子、喝羊肉汤,羊肉香而不膻,一碗汤喝下去,肚子到心里都是暖洋洋的,给我们这些在外的学子很大的慰藉,仿佛我们也在衢州拥有了一个小家,几位亲人。在专业上,兰兰姐也总是不吝指导的,她与我们探讨如果进行校园新闻写作,常常会到深夜。对待我们这些没有新闻工作经验的孩子,总是十分耐心。我们从她身上学到的一些知识、经验,现在到工作岗位上,往往还能用得着。如今我已毕业一整年了,学校的一切正慢慢褪色,但与兰兰姐相处的点滴,仍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大概便是恩师难忘吧!

16级教师教育学院学生   陈乐瑶

4.“你们叫我兰兰姐就可以啦……”

第一次见兰兰姐是在我们记者团第一次见面会上,我坐在后排,她在前面讲台上做着自我介绍。遥遥一望,只觉:长相可亲,声音轻柔。

再次见到已经是一小段时间后,我去办公室值班。兰兰姐给我介绍了办公室其他几位老师,短暂招呼后,大家都忙碌于自己手头的工作,我坐在空旷的办公桌前,我显得有点无措和拘谨。这时兰兰姐走了过来,给了我一份《衢州学院报》的样刊:“这是下一期报纸的样刊,你先看看有没有什么错别字或是语病。”她俯下身轻声细语的跟我讲道。也许读过不少书,或是看过很多新闻,但那是我第一次严肃而认真对待一张报纸,薄薄的一张,占据大半办公桌,文字和图片整齐有序的刊印在上面,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神圣感。

我认真地校对起来,值班的时间不再因为无措拘谨显得漫长,仿佛转眼即逝。我把校对好的样刊还给兰兰姐,她看着我圈出来的几处,仔细的跟我讲解,哪里的确需要再调整,怎么调整,哪里其实无误,不需改动……

时代向前,形式流变。新媒体、融媒体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我想,不变的是我们对待新闻时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态度。兰兰姐就是我心中这样坚定的存在,学生来来往往,时光匆匆易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永远热爱,永远初心不改!

             16级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姚忠浩

(机关党委推荐)